學術發展
數學
課程與學習概覽

「純粹數學,就其本質而言,是邏輯思考的詩篇。」

—— 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

 

這句話表達了純粹數學的本質。純粹數學不僅是邏輯的推演,更是一種富有創造力和美感的思考方式,如同詩歌一般,富有想像力和抽象之美。 數學和文學,看似截然不同,卻有著共通之處,都建立在對語言、概念和邏輯的深刻理解之上。

 

科目簡介 

數學是一門探究數量、結構、空間和變化的學科,涉及邏輯推理、計算和問題解決等多方面的能力。作為核心科目,數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,還與日常生活和多種職業密切相關。

 

在課程中的重要性 

數學課程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,不僅是學術發展的基礎,也是日常生活與職業能力的重要支柱。除了能培養學生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外,還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授課語言

英語

 

課程重點與進程(中一至中六)

數學的核心內容

  1. 數與代數
     探討數字的性質、運算及其規律,並通過代數表達式和方程來解釋和解決問題。
     
    • 例:基本運算、方程式、函數等。
       
  2. 度量、圖形與空間
     涉及測量、幾何圖形以及空間概念,幫助理解物體的形狀、大小及其關係。
     
    • 例:面積與體積計算、角度、平面與立體幾何分析等。
       
  3. 數據處理
     著重於數據的收集、整理、分析與解釋,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。
     
    • 例:圖表繪製、機率、統計分析等。

 

學習目標與所培養的能力

數學的學習目標

  •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技能。
  • 促進數學概念的應用,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。
  •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,培養探索精神與創意思維。
  • 為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經濟等其他學科奠定基礎。

 

教學與評估方式 

教學方式:
1.    互動式與探究式學習 :鼓勵小組合作,培養溝通與團隊解題能力。
2.    結合現實應用:透過專題研習,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。
3.    自主學習:運用科技輔助(如線上學習平臺、AI 學習系統)進行個性化教學。

 

評估方式

(1) 多元評量模式

  • 形成性評估:
    • 課堂問答、小測驗、作業回饋。
  • 總結性評估:
    • 考試、專題報告。

(2) 實作與專題評量

  • 要求中一及中二學生完成 數學專題報告。
  • 透過口頭報告、海報展示評估表達與邏輯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