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民與社會發展/公民、經濟與社會
課程與學習概覽
科目簡介
初中公民、經濟與社會科:共有12個單元,與人文科三個學習範疇有關,包括「個人與群性發展」、「資源與經濟活動」、「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」。
|
中一 |
中二 |
中三 |
|
單元1.1 自我理解與生活技能 |
單元2.1 跨越成長挑戰 |
單元3.1 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 |
|
單元1.2 人際關係與社會共融 |
單元2.2 香港特區的管治 |
單元3.2 國家經濟概況及世界貿易 |
|
單元1.3 理財教育 |
單元2.3 香港的公共財政 |
單元3.3 國家的政治體制和國家參與國際事務 |
|
單元1.4 權利與義務 |
單元2.4 香港的經濟表現及人力資源 |
單元3.4 世界應對全球性問題 |
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: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屬於高中的必修科,課程由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、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」 及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」三個主題組成,為學生提供探討相關課題的平台,讓他們更清晰地了解社會、國家和當代世界的情況。
除了課堂外,內地考察也屬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組成部分,讓學生親身了解國家的發展狀況,從而培養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。
授課語言
中文
學習目標與所培養的能力
- 使學生認識及瞭解現代社會、個人成長及個人發展之常見問題;
- 協助學生認識香港社會的政治架構、社區事務、社會問題和未來發展,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;
- 增加學生對中國憲法、《基本法》和《港區國安法》的認識,培養守法的公民;
- 增加學生對中國國情的了解,從而令學生更關心國家,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;
- 使學生加深對文化和自然環境的認識,孕育堅毅、負責、勇於承擔及尊重他人的價值觀;
- 使學生有健康的心理、智能成長,與人建立和諧的關係;
- 使學生能夠提出有意義的問題,計劃自己的學習進程及主動搜尋答案;
- 使學生培養實用的思維技能,以討論及研習的方式,來探討現代社會問題,並提出可能之解決辦法。
教學與評估方式
- 教學方式:
課堂講授、小組討論、專題探究、閱讀刊物、本地/境外考察
- 評估方式:
中一至中三:功課、課堂表現、分組報告、測驗、家務表(中一至中二)
中四至中六:公開試形式功課和測考、筆記、閱讀工作紙、考察報告